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区域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多项指标增速高于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的生产总值增幅,首次“出人意料”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经济增速的“快”与“慢”?
俗话说,水无常形,物无恒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寒潮”来袭,无论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大部分经济外向度高的地区患上了“重感冒”,而大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以内向性经济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只是稍有不适“打喷嚏”。因而,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船小好掉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这种“快”,是众望所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当地丰富的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优势,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增强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虽然GDP增幅有所“放慢”,但其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相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地区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仍在继续加速。譬如,今后,上海经济发展将从投资拉动型转为创新推动型,优先选择高新产业,着力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江苏沿海地区则在考虑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优势,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浙江省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机遇大规模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一段时间以来,东部地区增速看上去似乎是“慢”下来了,但这种“慢”是朝着更高目标蓄势冲刺。从这个意义上说,东部地区在危机面前调结构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等方面的努力,其实很值得中西部地区学习和借鉴。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实质,是要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许多地方强调应对危机“动作要快”,这是必须的。但这种“快”,并不等于是花钱花得“快”,也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快”,更不是不经科学论证、不讲客观规律的“快”。这种“快”,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上,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服从国家宏观大局的“快”,是有质量、见效益、上水平的“快”,是保护环境、立足长远的“快”,是以人为本、群众得益的“快”。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快”与“慢”,辩证看待“快”与“慢”,是一种睿智。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就能为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牢基础。
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既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更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把保增长建立在调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