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材料一: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材料二: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29项有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实施细则。其中,《关于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正式发布,其他大部分细则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

  同时,发改委还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34项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实施细则,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据悉,发改委将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长三角、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加强自主创新的宏观调控和统筹部署。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出台集成电路与软件、生物等产业政策,加快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制定数控机床、汽车等14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加快利用先进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投资60多亿元,启动建设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试验装置、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近50亿元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规划建设和完善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建设30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

  此外,发改委还将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启动生物医药等七大高技术产业工程,组织实施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积极推进核电、高速铁路等十六大装备国产化;进一步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发展合理布局。

  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社会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自主创新活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材料三:中国铁路走向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处在战略机遇期中的中国铁路,已经开创了高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如何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当中国铁道部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将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时,世界终于明白了:中国将把世界级京沪长大高速铁路的建设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当然,京沪高速铁路只是中国铁路“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代表。中国铁路通过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已经掌握了时速一百六十公里等级的运输装备、线路、信号及运营管理成套技术;目前也掌握了时速二百公里以上的提速技术;时速二百公里的中国品牌动车组也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闪亮登场。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中国铁路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他列举铁路实施的第六次大提速说,铁路机构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之路,并在八个方面取得了二十六项技术新成果。第六次大提速推出的动车组就是中国国产化技术的完全体现。到明年底,中国铁路将有四百八十列时速二百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运营在铁路线上,届时将覆盖全国十七个省、直辖市。除动车组以外,在系统成套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通信信息技术、调度集成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公路工程、运输组织这七个方面取得了技术创新的成果。

  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行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市场换技术"为核心的利用外资战略,目标是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引进跨国公司先进的产品和技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然而,在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后我们回首看去:市场是被跨国公司占去了,但这些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却依然孱弱,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等领域,仍严重依赖外方。市场让出去了,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却几近丧失。"以市场换技术"已经证明行不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发展自强真正的出路在于自主创新。

  材料四:2004年初,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品牌,实现了中国自主品牌零的突破。

  2006年,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向外界宣布,海尔“双动力”被纳入20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提案。这是继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后,海尔集团又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被纳为国际标准提案。在海尔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背后,凝结着海尔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情愫。

  海尔人说,“双动力”只是海尔诸多自主发明专利中的一件。海尔彩电以3A高清为技术主导的数字流媒体播放系统、海尔P7彩屏笔形照相手机、海尔变频冰箱、自动挡滚筒洗衣机、“防电墙”热水器、“臭氧消毒”洗碗机……这些发明专利已达249项,是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家电企业。

  小河涓涓终于成就大河澎湃。海尔在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终于能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建设制定。截止到去年,海尔集团累计参与了86项中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2项标准已进入国际标准提案。一个是电热水器的防电墙技术,国际标准审查要通过五步,现在已经通过了四步;再一个就是洗衣机的双动力技术,全世界的洗衣机一共是三类:亚洲波轮式,欧洲滚筒式和美国搅拌式。现在,第四种方式就是中国海尔的双动力。

  海尔“双动力”入围国际标准,不但将推动洗衣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还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在提升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分析: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技术引进到有竞争力产品的输出,再到有竞争力世界品牌的崛起;从产品意义上的竞争到技术意义上的竞争,再到标准层面上的竞争,海尔的创新路径十分清晰,这也是海尔创民族自主品牌的清晰路径――海尔独有竞争力的独有路径。海尔的竞争力,就是自主创新的竞争力。

 

材料五:实施人才精品工程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而高层次人才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它不仅体现在对产业的直接贡献上,而且体现在对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上。实践证明,在科技创新中,领军人物的作用十分关键。我们必须实施人才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第一,实施人才精品工程,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要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认识人的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把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及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第二,实施人才精品工程,必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依托国家的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国家级科技领军人物。要把大力培养、开发、选拔创新型人才,与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老师、长江学者等工作结合起来。

第三,实施人才精品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符合重真才实学、重业绩创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和环境。

分析:实现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国家才能进步。美国人抢人才,举世公认。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去,美国就开始了技术人才争夺战。诺贝尔奖颁奖100年以来,美国获奖者最多,其中就有相当多的获奖者是美国从世界各国吸引去的。他们用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具创新的人才,然后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做出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具创新的成果。

材料六:奇瑞:从“中国动力”起跑

奇瑞的成长,堪称奇迹。短短9年,就迅速成长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形象代言者”,拥有了核心技术,亮出了自己的品牌,跻身行业前列。奇瑞的动力,源于创新。

在汽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发动机者得天下”。1997至2005年8年间,奇瑞自主研发出30多款轿车和18款全部达到欧IV标准的发动机。轿车制造的整车、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核心技术被奇瑞尽收囊中。凭借自主创新,奇瑞打开了发动机的大门。

1997年建厂之初,无论资金还是规模都很薄弱的奇瑞人,对是否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有点犹豫不决。然而随后洽谈过程中外商开出的天价,让奇瑞人打消了合资的念头。没有自己的技术,就要永远受制于人。在简陋的车间里,用借来的电脑,十几位技术人员开始了艰苦的研发工作。艰苦的研发,几万次的调试。两年后,奇瑞的第一款轿车风云成功下线。

成功坚定了奇瑞的自主创新信念。多年来,奇瑞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都保持在当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如今,奇瑞投资4亿元建设了国内最为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支年轻而完整的轿车研发队伍,产品销售到24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奇瑞的第一家国外工厂开张,至此,中国自主轿车企业走出国门办厂实现了零的突破。

10年前的3间小草房起步,到打造出“中国轿车第一品牌”,“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奇瑞不仅创造出汽车工业的奇迹,也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振兴民族工业之路。

不走永远没有路,走下去就一定找得到路。奇瑞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分析:市场竞争法则告诉我们,谁想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谁就必须拥有高品质的、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奇瑞“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正是这种高层次的开放心态和前瞻意识,使奇瑞一起步就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避开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之路,成为民族汽车工业“中国创造”的典范。

材料七:王选――自主创新的时代典范

王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出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王选看来,要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如何才能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走出一条跨越式的现代化之路,王选提出了一些极富创新的思想。他认为:第一,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持。第二,要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针对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分析自身的缺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高度重视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应当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王选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推进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地倡导一种创新文化理念。第一,独创,是创新的生命。在科研中应该发扬自身的长处,有自己的特色。第二,培养年轻人是创新的保证。王选特别注意培养年轻人,他曾说,在计算机领域,人过中年、步入老年时往往会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因此,王选特别强调培养年轻人。他晚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扶植新秀,甘做人梯。

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王选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王选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上所取得的成就、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大力培养年轻人的精神品质,构成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材料八:美、法等国如何扶持自主创新

国家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法律和组织保障。法国针对本国20世纪90年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中有所落后的状况,制定了《创新与科研法》,该法对推广高科技成果、给予创新企业财政与税收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创建高科技企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美国专门制定了技术创新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等,内容涵盖技术转让、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等诸多领域。

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是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和保持高科技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美国政府明确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以及合资创办高新企业,并制订有关法案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大学与政府部门、企业密切合作,研究成果一般都会被直接应用于产品开发中。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MIT是其中较为成功的范例。

重视实施教育和人才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基础。美国把加强教育特别是科学与工程教育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政府鼓励和吸引有才华的青年加入发展高科技的行列,并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给予资助。法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高科技人才创业。例如实施高科技移民和“绿卡”政策以吸收技术移民和杰出人才;制订信息技术人才储备计划;创办高科技园区,吸引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创业。

军民两用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把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结合,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法宝”。美国大力支持军工与民用技术的交流转化,鼓励军工部门将其重点放在开发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上。政府高科技研发经费的60%以上从国防部门支出。例如,原属军用太空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CD或DVD播放器、因特网等最初都是由军方开发的。

分析:当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先声夺人,其自主创新体系配套措施完善,制度保障有力,政府宏观引导与调控能力突出,政策实践各显其能。其中,法律保障、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军民两用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材料九: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实把企业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做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支撑。要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重在全方位投入。设立政府“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本性融资;鼓励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协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融资问题。积极鼓励引导全民投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

四、高等教育和产业联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对高校来说,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

五、观念、体制、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研发为龙头,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目的,建立由技术创新咨询决策层、研究开发层、生产实施层、合作运用层组成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机制,为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分析: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因此,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十: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华晨、吉利、一汽、东风等国产汽车品牌,纷纷亮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以及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曾经饱尝“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从2006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自主创新正从反复探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下,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如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虫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华为、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材料十一: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科教兴国”,为什么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而国外普遍是2%~3%?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我们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都不是难关。只要切实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两弹一星”这样的业绩不难再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供给条件和重构组织体系,目的在加大动力和激励。我们要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资金在内的资金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首

材料六:奇瑞:从“中国动力”起跑

奇瑞的成长,堪称奇迹。短短9年,就迅速成长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形象代言者”,拥有了核心技术,亮出了自己的品牌,跻身行业前列。奇瑞的动力,源于创新。

在汽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发动机者得天下”。1997至2005年8年间,奇瑞自主研发出30多款轿车和18款全部达到欧IV标准的发动机。轿车制造的整车、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核心技术被奇瑞尽收囊中。凭借自主创新,奇瑞打开了发动机的大门。

1997年建厂之初,无论资金还是规模都很薄弱的奇瑞人,对是否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有点犹豫不决。然而随后洽谈过程中外商开出的天价,让奇瑞人打消了合资的念头。没有自己的技术,就要永远受制于人。在简陋的车间里,用借来的电脑,十几位技术人员开始了艰苦的研发工作。艰苦的研发,几万次的调试。两年后,奇瑞的第一款轿车风云成功下线。

成功坚定了奇瑞的自主创新信念。多年来,奇瑞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都保持在当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如今,奇瑞投资4亿元建设了国内最为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支年轻而完整的轿车研发队伍,产品销售到24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奇瑞的第一家国外工厂开张,至此,中国自主轿车企业走出国门办厂实现了零的突破。

10年前的3间小草房起步,到打造出“中国轿车第一品牌”,“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奇瑞不仅创造出汽车工业的奇迹,也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振兴民族工业之路。

不走永远没有路,走下去就一定找得到路。奇瑞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分析:市场竞争法则告诉我们,谁想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谁就必须拥有高品质的、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奇瑞“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正是这种高层次的开放心态和前瞻意识,使奇瑞一起步就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避开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之路,成为民族汽车工业“中国创造”的典范。

材料七:王选――自主创新的时代典范

王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出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王选看来,要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如何才能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走出一条跨越式的现代化之路,王选提出了一些极富创新的思想。他认为:第一,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持。第二,要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针对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分析自身的缺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高度重视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应当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王选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推进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地倡导一种创新文化理念。第一,独创,是创新的生命。在科研中应该发扬自身的长处,有自己的特色。第二,培养年轻人是创新的保证。王选特别注意培养年轻人,他曾说,在计算机领域,人过中年、步入老年时往往会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因此,王选特别强调培养年轻人。他晚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扶植新秀,甘做人梯。

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王选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王选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上所取得的成就、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大力培养年轻人的精神品质,构成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材料八:美、法等国如何扶持自主创新

国家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法律和组织保障。法国针对本国20世纪90年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中有所落后的状况,制定了《创新与科研法》,该法对推广高科技成果、给予创新企业财政与税收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创建高科技企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美国专门制定了技术创新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等,内容涵盖技术转让、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等诸多领域。

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是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和保持高科技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美国政府明确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以及合资创办高新企业,并制订有关法案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大学与政府部门、企业密切合作,研究成果一般都会被直接应用于产品开发中。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MIT是其中较为成功的范例。

重视实施教育和人才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基础。美国把加强教育特别是科学与工程教育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政府鼓励和吸引有才华的青年加入发展高科技的行列,并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给予资助。法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高科技人才创业。例如实施高科技移民和“绿卡”政策以吸收技术移民和杰出人才;制订信息技术人才储备计划;创办高科技园区,吸引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创业。

军民两用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把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结合,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法宝”。美国大力支持军工与民用技术的交流转化,鼓励军工部门将其重点放在开发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上。政府高科技研发经费的60%以上从国防部门支出。例如,原属军用太空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CD或DVD播放器、因特网等最初都是由军方开发的。

分析:当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先声夺人,其自主创新体系配套措施完善,制度保障有力,政府宏观引导与调控能力突出,政策实践各显其能。其中,法律保障、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军民两用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材料九: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实把企业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做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支撑。要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重在全方位投入。设立政府“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本性融资;鼓励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协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融资问题。积极鼓励引导全民投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

四、高等教育和产业联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对高校来说,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

五、观念、体制、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研发为龙头,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目的,建立由技术创新咨询决策层、研究开发层、生产实施层、合作运用层组成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机制,为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分析: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因此,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十: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华晨、吉利、一汽、东风等国产汽车品牌,纷纷亮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以及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曾经饱尝“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从2006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自主创新正从反复探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下,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如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虫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华为、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材料十一: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科教兴国”,为什么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而国外普遍是2%~3%?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我们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都不是难关。只要切实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两弹一星”这样的业绩不难再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供给条件和重构组织体系,目的在加大动力和激励。我们要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资金在内的资金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

本专题综合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选择。人类近代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的竞争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创新的竞赛,一个国家占领了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就必然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之,一味靠技术引进,则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创新事关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创新力度的大小事关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生了一批重大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为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看,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体系相关机构的作用,实施六大战略:

第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应体现在企业行为上。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

第二,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创新活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三,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第四,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

第五,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优化创新载体。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实现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向集约转变、单一重项目引进向重环境和服务的转变、以政策优惠为主向制度创新为主的转变、创新方式上的单一模仿创新向模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转变、重单一的空间规模扩张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

第六,培养创业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和形成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强大的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科学系统认知我国自然环境和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形成高效通畅的技术转移机制,高效的科学知识传播机制,使科技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先进的创新文化、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批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全程指导

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考试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