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自2009年1月16日开始,2009年中央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面试陆续展开,进行到目前,已经完成大半,从整体的考试情况来看,今年的面试呈现三大变化。
热点、能力、应变
一、隐性信息通知,强调形式变化
对于具体的考试形式,一部分继续采用结构化,一部分采用无领导小组,还有一部分采用结构化+无领导小组的面试方式。而在面试通知上,有些部委采取“隐性”的通知方式,不明确告知考生采用结构化还是无领导小组等其他面试方式,从考试形式上让有些考生措手不及,对于只复习结构化而完全忽略了无领导小组的考生,今年很危险。这是今年根据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应变措施,也是反培训中的一重要环节。这种方式对考生今后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题目稳中求变,强调临场应对
从结构化面试考试形式来看,考试题目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是出题的整体框架及命题思路没有大的变动,仍然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题型方面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大类问题,如计划组织(重点还是调研类问题)、沟通协调(重点在于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综合分析(重点在于社会热点及时政分析,还包括一些哲理故事分析类问题)以及较少单独命题出现的自我认知类问题。题目数量方面仍然没有变化,为5道题。在时间上一般都为25分钟左右,个别没有题本的地区为15分钟的简答。
第二,是在题目的难度上总体平稳、略有升高。
这主要体现在综合分析类问题对时事的关注上有所增加,如金融危机、微软黑屏、研究生卖猪肉、改革开放30周年等问题都被引入到考题当中,这需要考生随时关注时政,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积累和思考才能将这类问题答好。在计划组织类问题中,调研问题的比重继续加大,并在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公务员工作中一些棘手难点问题的考查力度也有所加大,如群众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在沟通协调类问题中,主要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如工作中遇见的争执处理问题、人际交往尴尬场面应对问题等。总而言之,它们对考生的社会阅读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是将职位匹配类问题更贴切地融合到综合分析类问题中,一般不再单独列题。
职位匹配类问题以往常常单独列题,出题形式比较单一。但在今年中央机关中职位匹配类问题几乎全部都改头换面,以一种更为隐蔽或是更为灵活化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加强了时政热点的渗透。如“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群众不说话,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群众说话,请分析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又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有人说执行力取决于信仰,又有人说取决于制度,你怎么看?”等。表面上是让考生对某类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实质上仍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的公务员背景深刻阐述作为一名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与行为准则,内涵较为深刻,考生若不注意则很难答出亮点与重点。
三、主旨更加突出,注重考察能力
无论是结构化考试还是无领导小组考试,从出题人以及组题人的角度来说,题目的设计对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更加的全面、综合,不再是单一考察考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综合考察。比如在同一份结构化试题里面考察不同的沟通协调类题目,但是考生所处角色不同,也就是当领导如何与下属沟通,以及当下属如何与领导沟通协调。在无领导小组的考试题目当中,比如教育问题,考生身份定位明确,作为市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明确考生的身份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以及角色转换对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更为综合的在一套试题里进行体现。同时,有些部委的考试题目,紧密围绕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来考察考生的考试动机、职位匹配性,考试过程中在考官与考生的看似随意的交流与交谈中,来判断考生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今年中央机关面试的走向,那就是面试中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越来越多,并且这种考核还结合着社会热点问题一起来进行。在今年的中央机关中,这种倾向十分明显。而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中央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面试又必将对即将进行的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产生重要影响。
例题解读:
例、你是怎样看待胡锦涛书记说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三不政策?
解析:这道题看似比较宏观,不容易把握,但如果将其与职位匹配结合起来便可以迎刃而解。首先考生需要对这三个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是胡总书记在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讲话中的一句,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主要是指我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应该坚定信念、毫不放松、专心致志,不断将这项伟大事业推进下去。如果考生仅仅从宏观层面上答题则很容易陷入空洞无物的境地,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规范而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进行论证。
所以,这道题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和自己的职位联系起来,通过职位匹配,站在自身的立场上阐述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落实这“三不政策”,通过事例来增强答案的说服力。这样答题才会显得真实、真切,不会千篇一律。如可以从“不动摇”中明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的重要性,从“不懈怠”中明白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的重要性,从“不折腾”中明白秉承端正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等等,这样才具有现实针对性。
例2、单位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交给你组织,你怎么做?
解析:这是一道与时事联系非常紧密的计划组织类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时笔者一再强调要从自身报考岗位出发,切实做到具体化、生活化,而不要“只搭架子,无血无肉”。所以拿到这道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所报考单位的情况,如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环境等,并由此出发去拟定具体的纪念活动内容,而不要答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答案。
可能一般考生在组织活动时都会想到举办晚会和图片展览,这样较难答出新意。这时又需要考生思维发散,跳出传统举办活动的惯性思路,从工作的角度去探索一些更加新颖独特的内容。比如报考国税系统的考生可以在高校举办诸如“税收改革30年”有奖知识竞答,或是深入社区和基层举办以“诚信纳税、见证辉煌”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活动,将目光多投入到基层中去,将内容多与现实需求联系起来。当然,回答计划组织类问题“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是绕不过去的,至于怎么回答出亮点,就靠自己丰富、具体、新颖的内容去填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