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和往年两会一样,教育问题依然是个热点。谈到教育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就无法回避。本次两会上,先是原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委员,对教育问题开出了药方,其主旨就是把教师逐步变成公务员。无独有偶,另外一位教育界代表朱鸿民,甚至不惜搬出日本的相关法规做引证,试图以与国际接轨的理由鼓吹实现教师公务员化。
教师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稳定优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当然无可否认,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地区教师待遇确实很成问题,教师待遇低,甚至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通过制度化变革,切实保障教师权益,这个话题确实值得讨论。但是,在畸形的对公务员迷信的思维支配下,鼓吹教师转为公务员却并非什么好办法。
两位委员关注教师待遇问题,但是却并未看到教师问题的本质。在他们老朽的观念中,公务员待遇就是比教师高。很显然,这种看法多少有些以偏概全。说到底,待遇的问题其实更多地是分配问题而不是职业属性问题。近年多发的教育腐败案,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再穷的庙也穷不了方丈。而公务员的待遇问题,也并非普遍的认为那样,高于其他社会公众。事实上,不少基层公务员,尤其是边远艰苦地区的基层公务员,待遇比之其他社会公众,也好不到那里去。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朱清时委员认为,只要教师拥有了公务员身份,就必须有到农村工作的义务和责任。话可以这么说,但是逻辑却多少有些显得幼稚。教育问题的本质,正如前文所述,只是国家投入问题和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如果这些制度化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希冀通过转变身份达到稳定师资的做法,其实和早年一些人鼓吹的高薪养廉没什么两样。物质当然可以激发人的热情,但物质鼓励并不是绝对的决定因素,关键的问题在于基本的资源平衡与社会公平,在于人们的基本素质和观念。
鼓吹教师队伍转为公务员,支配这种想法的基本思维就是对公务员的迷信,在某种意义上也更是对公务员社会地位的一种盲目夸大。其所能带来的后果,就是无形中进一步推动和加大公务员与其他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把公务员从社会中分离出去,并逐步确立社会分配是按身份进行分配,而不是劳动价值分配的意识形态。
教育问题必须重视,教师待遇问题必须解决。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通过制度化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地域、城乡均衡,在公务员与教师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之间,最大可能地达成收入的公平,体现按劳分配而不是按身份、地位分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消除各种职业之间的差别,甚至适当提高教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