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五答卷评析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综合分析
  2006年申论试题与往年相比,在题目数量的设置上变化不大,仍采用常规的三道题的形式。在题型方面,沿用了2005年的新题型――根据所给措施进行选择分析和概括并简述理由,所不同的是如果选错,则要倒扣分,这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与往年不同的是,2006年的申论试题没有明显的序号标注,而是采用有问有答的形式体现段落的不同和意思的转变。另外,在作答要求中给出了明确的内容范围的限制,即必须以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范围。
  2006年的申论材料,字数是前两年的总和,内容更为复杂和分散,而且材料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增加了材料的分析难度,增强了对考生阅读速度和归纳整理能力的要求。
  例文评析
  【例卷•第1题】作答A: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级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经济手段并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所有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这份试卷比较完整地概括了D部长的讲话内容,而且层次清晰,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是一篇在内容概括方面较优秀的答卷。
  【例卷•第1题】作答B :
  ××领导: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以上是我总结的主要谈话内容,请审阅。
  评析:该试卷首先是要求对D部长的谈话进行概括,采用的行文方式可以是“报告”这一文种,虽然该答卷符合报告的形式要求,但从主体来看,由于它采用了简单分条的表述方式,没有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问题,而且层次不分明,所以只能归为三类试卷。
  【例卷•第2题】作答A:
  甲、丙与己和D部长的观点不一致。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危机处理机制,使危机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故甲和D部长的观点不一致。
  由资料中“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经常发生,有一些人说古巴的体制不好,但古巴的每次飓风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很容易形成大家迅速疏散”可看出安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制度无关,故丙和D部长的观点不一致。
  成功应对公共事件,主要是及时建立危机处理机制,要明确各个政府常设机构之间的分工、责任和工作程序,而不是建立专门机构,故己和D部长的观点不一致。
  评析:在2005年第一次出现该形式的试题后,2006年再次出现,并且不是针对某一个主要段落,而是针对D部长的整个谈话,必须在整个所给资料当中快速寻找。同时,有的内容必须进行对比才能发现是否一致。如果选错,将要被倒扣分,这都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答卷准确地指出了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并给出了合理的理由,反映出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卷•第2题】作答B:
  甲认为“人们能够指明突发事件的原因,能够消除掉突发事件”,这与D部长的讲话有矛盾,因为讲话中指出,自然界的突发事件可以预测,但人类社会的突发事件有的无法预测。
  丙把突发事件完全归结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D部长的讲话认为,应归结为机制方面,应有全国性的机制。此选项与D部长的讲话有矛盾。
  评析:最近两年的试题在提出对策时变换了形式,以不定项选择的方式出现,而且一年比一年难度增加。
  该答卷未准确指出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并且在说明甲、丙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原因时过于简单,由此可以看出该考生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较差。
  【例卷•第3题】作答A:
  勿让天灾变人祸
  现如今,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与环境关系的急速恶化,使得自然环境灾害多次发生,如果政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或者采取措施不当,都可能使自然灾害演变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危及公共安全,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断。政府在防范和化解社会危机方面处在关键位置,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政府已经成功地遏止了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蔓延,但是在灾难面前政府还应该继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天灾变成人祸。
  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由此引发了一些突发性灾害,例如非典,还有近年来的洪涝灾害、泥石流等,国家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全民一心,才没有引发社会矛盾,使自然灾害成为公共事件。因此,在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长效机制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使人类和自然环境科学协调发展。


  我认为,政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重点,预防是危机管理中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方法。各监测部门应健全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有效觉察潜伏的危机,对危机的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准备,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体系,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责任,对危机采取果断措施,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各部门加强协调,对突发公共事件迅速作出反应。政府应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部门协调行动制度化,以保障各部门和领导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作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各部门协调配合,临事不乱。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第三,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采取措施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来支撑,可能对应急管理形成障碍,使形势不能得到及时遏止,因此,要把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法律跟上突发事件的发展要求。
  第四,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医药的研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灾难来临时使人民的生命危险降到最低。
  第五,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使各利益集团在突发事件面前以大局为重,共同制止天灾扩大化。
  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结果如何,虽然取决于危机环境的压力情况,但危机管理主体的反应和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法治,运用科技手段,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发动广大民众,这样,突发公共事件对民众和社会的影响就将会降到最低,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评析:这份答卷围绕“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个主题,提出了五点解决措施,内容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我国政府部门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在结构安排上也显得有条不紊,表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符合申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答卷。
  【例卷•第3题】作答B:
  和谐社会未雨绸缪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在于强大的生命力和有效的防御能力,具体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它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全社会动员机制。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这一国情,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目的在于全社会把力量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而和谐社会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作用巨大。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非典时期,中国的出口额直线下降;九八年洪水使当年GDP大受影响;刚发生的松花江污染让哈尔滨这个600万人口的城市难掩悲伤;如何应对并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了理论界一个热门话题。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将很快解决这一问题,和谐社会是从社会每一个行业出发,教育、工业、法律、科技都是其组成部分。全面贯彻党的工作方针,提高人民水平,继而提高群众对社会事件的认识水平,切实从认识根源上切断突发公共事件向社会转变,若全民都认识到乱砍滥伐的危害性,九八年的洪水也只是长江谱写的一曲壮歌,而不是一段沉重的诗史。
  完善相应法律,加强执行落实是和谐社会另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司法体制是艰巨但必须完成的,因为国家是规范全国人民为标准的,完善法律,就没有人在意强调机制。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环保法律完善我们的社会法治和谐,还会出现捕杀动物、乱排放废弃物污染河水的现象吗?这些现象不出现,大自然会用非典惩罚我们吗?母亲河松花江会拒绝用乳汁来喂养哈尔滨?
  和谐社会目标一旦成为现实,中国国力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都会上升到新的高度,那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我们将会更加主动,因为我们把握了科技这一有力武器,我们用科技经济来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和谐社会对我们开展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大有裨益。但对于不好应对的问题,我们还应该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和谐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世界人民一起为和谐国际社会、为应对处理全球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努力。
  让我们科技和谐,这是我们的长矛;让我们经济和谐,这是我们的盾牌;让我们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堡垒,众志成城,未雨绸缪,让我们向公共突发事件宣战,用我们的盾牌捍卫我们的安全。
  评析:该试卷的标题是“和谐社会未雨绸缪”,与论述中要求的“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相符,从该试卷的整个内容来看,主要谈的是为什么提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好处,对于如何建设则谈的较少。该试卷所述与试题要求论述的内容相距甚远,并且语言累赘、口语化。因此,只能归为不合格试卷。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