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 提高申论背景资料阅读能力
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充分利用阅读时间,细读、精读。试卷上一般都给出了阅读时间要求。阅读的时候,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不要轻率缩短,当然也不要任意延长。很多应试者在考试的时候不注意利用好阅读时间,匆匆看过一遍就急于概括、提出方案,这往往会给答题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2)读什么?应试者在阅读材料时至少要先弄清楚给定材料是关于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说:第一,材料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第三,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对材料从总体上有个把握,分析出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怎么读?建议应试者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把握资料的概况并且将其分门别类。因为所给的材料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有用处的,有的段落、有些话是凑数甚至是混淆视听的,要加以鉴别,不要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了注意力;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第二步,细读,即细读重点段落与次重点段落,可以在旁边简单记下段落大意,标出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第三步,精读,即精读自己圈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从这些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中分析、归纳出主题。阅读材料不应图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对资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或者不中要害,丧失给出对策、进行论证的基础。肤浅和缺乏耐心是申论考试的大忌。只有阅读完了、阅读懂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义,理解其中的思想,掌握其中的信息。
(4)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堆“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部分往往被淹没、被掩盖了。阅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倘若在阅读材料时只看到居民与印刷公司之间的民事纠纷就没有办法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了。
(5)要敏于感触(即灵感),在阅读时会出现许多亮点,会产生一些感触,要抓住这些感触,以便对整个材料有很好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应试者平时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增强对这方面的敏感性。在人们日常阅读报章杂志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读到某个地方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闪现了某种想法。这种突然闪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灵感也只是灵感而已,稍纵即逝,过后也就忘记了。但有心人会把这些灵感记下来,成为一篇大文章、一本小说、一项发明创造中一项改革措施的前奏。在申论考试时,应试者在阅读给定材料时,一定要善于捕捉灵感,深化对材料的理解。
二)历年概括类考试内容与要求
2000年: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
2001年: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4年: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5年: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正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2006年:假如你是以为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7年:根据给定材料1、2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要求: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1、概括主要内容的试题有:
2001年: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主要问题:
2000年: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
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3、概括特定观点和内容:
2004年: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5年: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
2006年:假如你是以为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2007年:根据给定材料1、2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从上面可以看出,概括分为4大类:一、概括主要问题;二、概括主要内容;三、概括特定观点和内容;四、另类概括:例如,从资料里挑选7个词语,并从中间选出3个组成一段话,这段话必须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三)抽象概括试题的解法和模式
1、模型解读
总概括模型: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例如2000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这篇材料反映的是一起因环境伤害引发的民事案件。(总括句)企业强调发展经济却忽视环保;居民深受其害将企业告上有关部门与法庭。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与广泛关注。(分述句)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发生的矛盾,从而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战略的意义。(道理句)
总括句模型: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案例等)。这里,主体是文体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个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足够了。例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分述句模型:1)从环节角度(时间先后):环节1+环节2+环节3
2)从参与方角度:甲方行为+乙方行为+丙方行为
3)从事件关系角度:一环扣一环。
道理句模型:它揭示(反映、告诉)了,规律(状况、道理、性质)
2、真题示例(2001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PPA事件成为2000年医药界的爆炸性新闻。PPA话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各国各界对PPA反应不一。从官方来说,大多数国家把含有PPA的药品列为禁药,仅有少数国家(如日本等)还允许其销售。从民众来说,人们对PPA感到非常恐慌,对该不该吃抗感冒类药物产生了疑惑,有些人甚至拒服任何该类药品。从医学老师来说,他们认为药品不良反应要存在较长时间才会被发现,应加大监督力度。从律师界来说,他们认为制药厂应该早知道PPA的危害而仍销售应受到惩罚。它反映了医药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总括句+甲方行为+乙方行为+丙方行为+道理句)
四)具体概括试题的解法和模式
1、方法解读
概括主要内容,往往表现为具体概括。主要包括两部分:总括+分述。
总括――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总体上的概述;
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
1)总括。总括一句话,按照申论要求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句式模型为:“这篇材料谈到了一个…的问题”;“这是一篇关…”;“该材料反映了…”中间可以加的修饰语包括“社会各界都关注的”、“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普遍的”等等。
2)分述。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分述4种方法:
(1) 递进式概括法
递进式概括法要求概括分析是递进关系。这种模式适用于有时间顺序和事件过程的试题。
模式:总述句+阶段1+阶段2+阶段3+政策升华句
例如2001年答卷:该材料讲述了由于美国有关部门提出应禁止使用含PPA药物的建议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PPA风波所及,各国都很重视,有的态度理智,有的出现惊慌。中国药品监督局也谨慎提出要暂停使用此类药品。对此,不少民众产生迷惑,甚至拒服含PPA的感冒药。有关检测部门指出并未发现由于服用此类药品而导致不良后果,老师则认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滞后性,提醒要加强药品监督检测,提高用药安全性。加强药品检测、监督、监管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主体概括法
主体是文体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主体概括法适用于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一个事件。
模式:总括句+主体行为1+主体行为2+主体行为3+政策句
例如2001年答卷:2000年10月19日美国有关部门的一个委员会紧急建议把含有“PPA”的药物列为禁药,引起各国的重视。美国虽认为证据不足,但还是列出了含有“PPA” 的药物名称;日本则只是提醒公众注意用药安全;墨西哥宣布禁售含“PPA” 的药物;我国虽然没有接到因为吃含“PPA” 药物而造成脑中风等严重后果的个案,但老师也指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要滞后很长时间才会被发现,为此有关部门仍发出了立即停止使用和销售含“PPA” 药物的紧急通知,并暂停对含“PPA” 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
(3)删繁就简法
在杂乱的资料中找出几个重点句,加以组合就可以了。注意,重点句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2005年答卷:近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是,在立足不断改革乡镇管理体制和提高农民的平等地位、切实实现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帮助农民尽快脱贫的有特色的种养项目,并积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扶贫项目,积极组织农民工的劳务输出,努力构建机制灵活、多种途径的帮扶农民脱贫的开发式扶贫综合体系。
(4)关键词概括法
对于给定的材料,如果感到一时无处下笔进行概括,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把它们串联起来。关键词往往是中心思想所在。
五)概括特定观点和内容试题的解法和模式
总模式:总观点+分观点1+分观点2+分观点3+升华句
类型1:抽象(政策、形势)类概括特定观点模式:总形势(政策)+分形势1+分形势2+分形势3+升华句
类型2:具体(材料、某人观点)类概括特定内容模式:总观点+措施1+措施2+措施3+升华句
真题示例1(2004年国家公务员试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是:第一,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增产增收。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中国的汽车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整合目前汽车工业差、乱的局面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迫在眉睫。第三, “入世”后,我国的轿车产业面临巨大挑战,要利用“入世”后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第四,我国的汽车消费过于保守,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巨大的消费潜能将会转为消费功能突然释放。第五,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有关汽车的投诉也在不断上升,有关汽车售价、‘保险、上牌入户、维护、收费等各类问题影响着消费者的权益。
汽车工业的现状中有喜有忧,它的发展趋势又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载货汽车需求量将增长,尤其体现在西部地区,但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且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高,公款购买、公务使用或商务使用的市场呈下降趋势。第二,私人购买汽车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吸纳汽车增长量的主体。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的购车政策出台,个人购车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第三,到2005年,汽车工业的生产总值将达1 300亿要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其中,轿车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汽车工业的平均增长率。第四,我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国政府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第五,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也将会迅速发展,中国公路里程到2005年将增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第六,汽车的消费环境及对汽车工业的管理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及加强。
由此可见,汽车工业在我国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是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其缺点与尚不完善的相应环境。只有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汽车工业才能才能更好地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去。(2004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真题示例2:
根据以上材料,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如下:
一、现状
(1)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缺点。我国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重要原因之一是行业内缺乏起领头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国家政策上则偏重于“扶弱抗强”,哪家困难帮哪家。对此,国家已予以重视,并准备改变。该行业自身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薄弱,汽车产业服务体系落后,在“入世”后面临巨大挑战。
(2)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在现行市场环境中还是有其优势的,尤其是一些汽车主导产品。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汽车产业利润总额的增长超过了产值和销售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了电子信息通信业,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3)我国汽车行业的消费环境。汽车行业自身不能提供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环境,如汽车销售管理不完善,诚信度不够等;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如消费者索赔的手续过于复杂;汽车维修市场混乱,不同维修厂的配件和维修价格相差太大。总之,汽车产业需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以应对“入世”后外国汽车工业的挑战。
(4)我国当前的汽车消费特点。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过于保守,存在着严重的“持币待购”现象,汽车消费能力与我国实际国力明显不符。
(5)政府方面也为汽车消费带来不少问题,如消费者在节假日办理牌照入户不方便;强制小轿车1 2年报废;政府征收的汽车税费名目繁多等。
二、发展趋势
就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来看,它有很大的潜力,前景广阔,各种用途汽车的市场需求量有的会略有下降,更多的则是保持稳定或者在未来将会有快速增长。尤其是私人购车将成为吸纳汽车增长量的主体,这种巨大的潜能将会转化为消费功能而突然释放出来。此外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都会有较大增长。
就国家汽车工业战略来说,我国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如增加公路里程,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引导民众的汽车消费,清理、减少不合理的汽车税费,出台鼓励个人购车的政策,鼓励百姓购车。
就汽车产业自身来说,“入世”会面临巨大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尤其是汽车零部件的成本。(2004年试题)
真题示例3(2005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A.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并不能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被挤占的原因是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存在问题,因此,如果不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加强行政力度,而一味的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只会使更多的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漏洞。
B.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只会增加扶贫资金的管理成本,并不能解决扶贪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多部门管理,会缺乏统一的规则,难以统筹安排。此外,若没有一个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将使责权严重脱节。(2005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真题示例4(2006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为此,新华网邀请D部长与网友进行了广泛交流,其谈话要点概括有:
(1)正确理解突发事件的概念。若是突发的自然灾害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不会危及公共安全,也就不能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2)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事件在增多,建立一整套应急预案至关重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机制,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3)非典事件的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肯定了我国目前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但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亟待完善;
(4)一个国家要有一定富余财力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防治得了;
(5)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就业问题是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之一;
(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机构及各社会团体组织应以大局为重;
(7)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普及性常识教育是必要的。(2006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真题示例5(2007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近几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大量农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 就以河北北焦村和西营村为例,当地的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耕地流失严重。第二,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偏低,无法弥补农民的损失。第三,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的操作行为。第四,利益的冲突无法很好地解决导致了上访现象的增加。
由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的许多方面仍略显不足。首先,部分地区的征用土地的利用效率偏低,存在部分征地处于荒废状态的现象。其次,从经济学角度来衡量,征地收入与征地赔偿之间存在不等价性,在获得巨大征地收入的前提下,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费用过低,这是违反价值规律的经济行为。再次,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完全的维护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第四,农村的一些相关管理部门存在违法违规卖地的行为,如贱卖土地、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等问题。第五,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作为土地使用权的“卖方”的农民,却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定价,这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我国政府针对这个问题,已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审批权,相信该社会问题将逐步地得到解决。 (2007年国家公务员试题)
六)概括类试题要求:4“求”。
1、 求准
首先,时间要求明确,整个写作规定为150分钟,并且参考答案时限为“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其次,写作要求明确。“三项式”写作要求考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遵循“‘概括主要问题’??‘提出主要问题对策’??‘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的固定模式,写成三段具有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特征的文章。
2、 求实
概括类的文体和行文的要求是平实、可信,不要过于华丽。
3、 求深
要把材料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
(1)该给定材料通过某省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某印刷公司一案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有:①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在保护企业、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000年示例)
(2)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2000年答卷示例)
4、 求全
概括内容要全面,因为概括试题是踩点给分。
(1)由于美国有关部门接受了一个研究小组根据其研究成果提出的应禁止使用含PPA药物的建议,美国药品公司便忙活起来,其中明显有商业竞争的因素。风波所及,各国都很重视,有的态度理智,有的出现惊慌。中国药品监督局也谨慎提出要暂停使用此类药品。对此,不少民众产生迷惑,甚至拒服含PPA的感冒药。有关检测部门指出并未发现由于服用此类药品而导致不良后果,老师则认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滞后性,提醒要加强药品监督检测,提高用药安全性。(2001年答卷示例)
(2)该材料反映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即如何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PPA对人体有害,药品生产厂商早已知道却不公开,这是对公众健康权力的侵害。PPA事件说明,药品监测工作需要透明、公开。同时,该事件也说明,一旦发现类似PPA这样的事件,药物科技人员应立即研制新药,以便能投放市场,补充这方面需求。此外,假如我们在含PPA药品未进入市场或进行审批生产前就予以查实禁止,那么PPA事件就会成为无源头之污水。国家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2001年答卷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