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古代建筑成就及其特征
1.在观念上,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种学术。崇尚俭朴,把“大兴土木”一惯列为劳民伤财的事。对于崇伟新巧的建筑,贬多于褒。技术由师徒相传,以实地操作、以口传心授为主。
2.结构体系方面,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建筑都是采用木构架的。墙只起围护作用。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穿斗式二种。由此体系而派生出以下特点:
(1)重视台基--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包括土墙)需台基高出地面。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2)屋身灵活--由于墙不承重,可以任意设置或取消,可亭可仓可室可厅。墙体可厚可薄,开窗可大可小以适应各种不同气候;
(3)屋顶呈曲线或曲面--“上欲尊,而宇欲卑,吐水疾而雷远”。屋顶以举折或举架形成上陡下缓的坡度曲线,以取得屋面雨水以最快的速度下流而远离屋身。檐部平缓又取得“反宇向阳”多纳日照的好处。中国建筑的曲线坡屋顶有如建筑的冠冕。优美而实惠。屋角起翘、“如乌斯革、如恽斯飞”;
(4)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5)装饰构造而不构造装饰--仅对必须的构造加以艺术处理,而不是另外添加装饰物。如在石柱础上加以雕饰,粱、柱、做卷杀,形成梭柱、月梁。屋顶尖端接缝处加屋脊、脊端、屋檐等有穿钉处加设吻兽、垂兽、仙人走兽、帽钉等以防雨、防滑落。甚至油漆彩画也是由于木材需要防腐而引起的。在必须的条件下,加以美化处理,而非纯粹的装饰;
(6)结构注意标准化,以便大量施工(如宋《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所规定的即是如是,尤其是大式大木,只要一念“斗拱”、“间架”,全部工程做法大致即定)。
3.善于与环境配合“因地制宜”。
4.注意整体的建筑等级制度(如历代《舆服志》所载),建筑物相互之间,极有分寸。
5.平面布置,内外公私区划分明,“门、主、灶”、“宾、主、从” 等位置都很注意,交通不紊。
用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准由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单体建筑的体量大小和在院中所居位置来区别尊卑内外,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6.住宅与园林成为统一的整体:左右对称;自然变化。
园林布置注意高低、大小、明暗、疏密、曲折、起伏、韵律……等,如做大文章则有各自的格调韵律,铿锵中节,尤注意“借景”与环境风景考虑在一起。它更善于利用山石、建筑物等来增大园林容积。此外善于利用山石、水池、建筑物、走廊、花墙、栏杆、桥、树等,分隔不同功用的各部分,使不相混乱而又能互相连贯。有些大园圃即是艺术化的生产园(艺术与生产之间毫无矛盾)。
7.一切布置在使用上非常注意明确性、灵活性、伸缩性等。
8.居住建筑的结构形体是美丽多姿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它那丰富无比的民间的民族形式绝不是宫殿庙宇的台基、斗拱、琉璃瓦、大屋顶……死板的公式所能概括的。它的优美可观,它的艺术价值在全世界占有非常高的地位。
9.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虽不是完全体现,但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包括州县等城市也是如此。只有在自然条件极为特殊的地段,才偶然有不规则的城存在。
总之我们劳动智慧的先民们用了无限的血汗及长久不停的斗争,所得的经验教训是很丰富而可贵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发掘古代遗产,虚心研究,吸取教训,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应用于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