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二章场地选择和设计概述
在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场地与建筑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应试者应具有建筑学领域有关学科理论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知识,具有中小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理解建筑基地的地理、环境及规划条件。掌握建筑场地的功能布局、环境空间、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绿化布置,以及有关指标、法规、规范等要求。具有对场地总体建筑环境的基本的规划设计与实践能力。能对试题作出符合要求及有关法规、规范规定的解答。
从大纲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于场地与建筑设计部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
(1)与场地与建筑设计有关的一般知识;
(2)与场地选择与建筑布局有关的基本要求;
(3)与场地有关的工程设计知识。
从历次考试的考题分布来看,上述几个部分均占有较大比重,必须予以应有的重视。复习时应当特别注意准确理解有关要求或知识的定义或概念,并熟记一些常用数据或计算公式。在本节中只列举一些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内容。
从建筑师业务的角度来说,场地与建筑设计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场地的分析和评价方面。一般情况下,建筑师在接受项目委托时,应当详细理解业主的建设意图以及项目建议书对拟建项目场地的总体要求,同时结合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市政及环保等部门对拟建场地的具体要求,在充分掌握和理解设计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配套设施、技术难度、经济投入、社会影响、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对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作出客观的全面评价,本着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协助业主最终确定拟建场地。
第一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概念
“场地选择和设计”应理解为“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简称。规划指的是一种秩序的设计,利用规划可以制定社会性目标,并将目标转变为行动计划;规划意味着对于现实状况、目标和行动比较方案有预见的、系统的思索和阐述,行动方案的优选以及合理地实现所选方案的指示的拟定;另外规划还具有社会学的内容,规划将合理的方法用于阐释社会性目标,并将它过渡到具体行动计划的课题,因此它是社会调节的一部分。而设计是针对对象而说的,可以理解为工程任务主要部分的探讨性的图解(构思草图)和任务最后的图解(设计图纸)。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可以把场地选择和设计解释成: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单一建筑物或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要求,在比较基地现状条件和理解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选择相对来说在各方面都能满足项目要求的最适合的场地,并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选择和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第二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虽然各类场地设计因性质、规模以及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在结合场地具体实际情况的同时,一般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场地设计应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切实注意节约用地,在选址中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使用地达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贯彻执行“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力求发挥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
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场地的总体布局,如出入口位置、交通线路的走向、建筑物的体形、层数、朝向、布局、空间组合、绿化布置等,以及有关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均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
场地布局应按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性质特点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并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符合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工业项目的常规设计,必须保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连续,畅通、安全,力求使生产作业流行短期、方便、避免交叉干扰。
四、技术经济合理
场地设计必须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特别是确定建设项目工程规模、选定建设标准、拟定重大工程技术措施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五、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场地交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短捷、通畅、避免重复交叉,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减少其相互干扰与交通折返。其内部交通组织应与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相适应,尽量减少场地人员、货物出人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影响,并避免与场地无关的交通流在场地内的穿行。
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按日照、通风、防火、防震、防噪等要求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应合理选择,如寒冷地区避免西北风和风沙的侵袭,炎热地区避免西晒并利用自然通风。散发烟尘、有害气体的建、构筑物,应位于场地下风向,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环境。
七、竖向布置合理
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建、构筑物、道路等的竖向布置,合理确定其空间位置和设计标高,做好场地的整平工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做到填、挖土石方量的就地平衡,有效组织场地地面排水,满足场地防洪的要求。
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
合理配置场地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线路,管线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有关技术要求,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解决好管线交叉的矛盾,力求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最小。
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场地的绿化布置和环境美化要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灾、降尘、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并注意绿化结合生产。场地设计应本着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和工程措施,把建设开发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舒适、优美、洁净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生活环境。
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考虑场地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应本着远近期结合、近期为主,近期集中、远期外围,自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原则,合理安排近远期建设,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在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的同时,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并注意减少远期废弃工程。对已建成项目的改进、扩建,首先要在原有基础上合理挖潜,适当填空补缺,正确处理好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之间的新老关系,本着“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通盘考虑,做出经济合理的远期规划布局和分期改造、扩建计划。
第三节场地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1)从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考虑所选择场地的具体地点和范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能否满足;
(2)考虑周围环境和条件对建设项目有什么要求,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周围群众利益将发生什么影响;
(3)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进行认真考虑,所选场地对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调整是否有利;
(4)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或特殊意义的城市,还应考虑对保护城市原有风貌特征和传统文化是否有利;
(5)对于不同的城市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的问题。
第四节场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自然资源条件予以充分的运用,杜绝对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上及地下水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要重视对各种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合理确定场地面积
合理确定场地面积也是场地选择中应当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当场地面积有限时,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经过精心布局,对现有场地加以充分利用,就有可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应当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场地面积比较宽裕的场合,也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场地面积。这时仍需精心计算,杜绝随意占用土地的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国家对不同类别的用地所制定的用地标准指标,计算各种场地面积,同时也要兼顾施工及材料堆放场地的面积,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
三、详细了解有关资料
进行场地选择时,需要全面掌握有关资料,并且需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校核,避免因为参考了错误或失效的资料而造成返工或其他损失。较为重要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地形地貌资料
对于场地的地形地貌也要做到胸中有数,根据其具体特点,恰当地趋置建筑和组织道路,并且因地制宜地进行竖向规划,保持场地排水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土石方量。
一般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0.3%。坡度为0.3%~0.5%的场地称为坡地,属于较为理想的地形;坡度为5%~10%的场地称为缓坡,应对地形加以错落处理;坡度为10%~25%的场地称为中坡,应将地形处理为台地;当地形坡度达到25%~100%的场地称为陡坡,不宜选择作为建设用地。
此外,还应对用地内的小气候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改善用地的气候条件。
(二)气象资料
场地的气象资料对于项目建设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了气象资料,才有可能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对于前期工作来说,应当特别重视的气象资料包括:
(1)气温,要求了解历年各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严寒日期数,冻土深度,以便确定是否采暖及基础的埋深。同时也要了解气温日差、年差,最热月份13时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
(2)降水量要求了解历年逐月、逐日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尤其是一次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雨量以及初、终雪日期,积雪时间,积雪深度和密度等,以便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风象要求了解当的风象情况,对历年各风向频率(全年、夏季、冬季)、静风频率以及年,季、月平均及最大风速、风力等资料均应充分掌握。同时也要在工程设计中考虑风暴、防风、自然通风及局部环流的影响。
(4)云雾及日照:要求了解云雾及日照的年、月、日均数。从而确定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遮阳及热工工程计算依据。此外还要收集有关风沙、雷击资料,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三)水文地质资料
对于建设用地的水文地质资料也必须全面掌握。不仅要了解河流、水库、湖泊及滨海的水位;五十年、百年及常年洪水淹没范围,沿岸特征,冲积断面,流量,流速方向;水温,含沙等地面水的资料情况。同时也要了解深水井、泉水的水量、水位变化,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能、成分等地下水的情况,以便确定建筑基础深度并保证地基处理设计的质量与安全。
(四)工程地质资料
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必须详细了解场地所处区地质构造、地层成因年代、建筑指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历史地震资料、震速、震源和断裂构造,场址处岩土类别、性质、承载力、有否不良滑坡、沉陷地质现象,同时也要了解是否有古墓或人为破坏等情况。应当力求避免在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流砂、溶洞、三级湿陷性黄土、一级膨胀土、古井、古墓、坑穴、采空区、有开采价值的矿区及承载力低于0.1Mpa的场地进行建设。
(五)交通运输条件
是否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场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收集和掌握交通运输条件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注意场地周边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条件:并使场地的道路系统与所处地段的市政交通规划有良好的衔接,保证交通的高效便捷。
(六)给水排水条件
在进行场地选择时,既要保证供水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水质、水量、水温符合要求,也要保证排水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场地不受浸泡。因此,应当对城市管网布局、管径、标高、压力保证及补救措施以及污水系统现状与新建连接点管道埋深、管径、坡度和排入水量等资料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要特别重视粪便污水的处理方式,保证污水净化环保达标。
能源供应条件
(七)能源供应条件
常规的能源供应条件不外乎以下三类:
(1)热力: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热源及热媒参数、热量、管网、价格。
(2)暖气: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供应量、压力、发热量、网络及价格。
(3)电力: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电源位置、距离、供电量、电源回路、输电线路进入场地的设计、分工以及计价方式。
(八)应当详细了解有关电信通信条件。确定电话、电视、电传、网络各种信号需要量、场地附近设备设施供给可能性、敷线方式、截面大小等。
(九)安全保护条件
选择场地时,应注意所选场地与相邻场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这一间距必须满足安全、卫生、视觉、环保等各项规定,同时也要符合人防、防水、电源要求。必须避免在洪泛地段、通信微波走廊、高压输电通廊与地下工程管道区域内进行建筑活动。
(十)环境及景观条件
对建设项目拟选场地应作好与环境及景观协调工作。对于文物古迹、著名自然景观或自然保护区,必须按当地文物及有关部门的要求考虑保护措施。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环境与建设项目之间关系,既要功能合理,又要与环境相协调。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建设项目,都应该树立全局观念,不能惟我独尊,必须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充分考虑与施工条件也是场地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
(十一)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也是场地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需要详细了解的情况包括:
(1)当地及外来建材供应、产量、价格;
(2)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水平、机械起重能力、数量以及施工周期;
(3)水、电、劳动力供应条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场地选择和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收集、整理、分析、比较项目所需的各种基础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通过对场地交通运输、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选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场地,将场地的不利因素缩减到最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场地设计同样要在业已选定的场地上,根据基地既有的各种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策划和设计,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的要求。
?2012年建筑师网上辅导招生简章 2012建筑师在线课程免费试听中
?建筑师在线模考百套试题抢先做 .2010年一级建筑师成绩查询汇总 环球网 校edu24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