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已于日前经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个《总规》就是为进一步落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推进漳州城市空间由滨江向滨海的转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从功能、空间、交通等方面,为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及厦漳同城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报从今日起,分成三篇,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城市风貌规划等多个方面向广大市民解读未来10多年里,漳州市区的发展蓝图。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及车辆的日趋增多,市区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平面交叉的主要路口未来将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目前,漳州市区仅有一座立交桥。因此,在此次《总规》中的“中心城区道路规划图”就规划未来10多年里,市区多个主要路口拟建立交桥。
市区道路分四个等级
《总规》提出,2030年漳州中心城区总人口约为1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70万人,农村人口为2万人,城镇人口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为160万人,天宝、浦南、郭坑城镇人口10万人。从用地规模来讲,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平方米;郭坑、天宝、浦南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因而,在未来的10多年里,《总规》里提到对于城市道路,将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级别。
快速路:建设“五横四纵”的快速路系统。五横包括高速引路-石泰线、北环城路-新G324线、南环路-同城大道线、角江路和圆山大道。四纵包括S208-西洋坪路-西环城路、状元大道、东环城路和角泰路。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米之间,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
主干路:重点加强主城区与角美城区、圆山城区的联系。确保各城区间两条以上主干路相联系。增加过江通道,增强九龙江南北的交通联系。角美城区的主干路应与厦门海沧的道路网有效对接,保证两侧道路的等级功能一致,主干路路网间距控制在600-1200米,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米之间,设计车速40-60公里/小时。
次干路:重点加强各片区内的衔接,起到交通集散作用。路间距控制在300-600米,红线宽度控制在30-45米之间,设计车速25-40公里/小时。
支路:地块间交通,重点是直接服务于地块。支路间距控制在150-250米之间。红线宽度12-30米之间。
多个主要路口立交化
立交桥就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会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就目前而言,漳州市区仅有位于漳州胜利东路与九龙大道交叉口的东立交桥,这个立交桥始建于1997年,此后,虽说漳州市区一直在扩大、人口增多、车辆增多,日趋拥堵,但是10多年来,漳州市区再也没添一座立交桥。
就市区而言,目前的道路通车量远不能满足未来的城区发展需要,城市“立交化”势在必行。《总规》中的“中心城区道路规划图”就规划在2030年前,市区多个主要路口将修建立交桥,主要集中北环城路的各个主要交叉路口、南环城路的各个主要交叉路口。
如沿着北环城路将建6座立交桥,分别在胜利西路口、西洋坪路口、丹霞路口、九龙大道路口、龙江北路口、龙文北路口等。
另据了解,事实上,北环城路与九龙大道路口和北环城路西段的立交化已进入一定程度的“前期阶段”,如有关部门前年对北环路西段的规定设计中,就已有考虑“立交化”问题,主要为北环城路西段与九龙大道互通立交、北环城路西段跨龙文北路跨线桥,这两者的估算总造价约为20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