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楔子
在了解中国当代建筑时,不单单只是论述21世纪所发生的事情,还必须放大视点并往前延伸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当面向国际化与全球化所产生的当代性之于中国建筑的现象与事件并一直发展至今,才能更全面与客观的了解到中国当代建筑领域中人、事、物抑或关键性走向所成型与发展的由来,这是不容或缺的切入视点。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演变,实然经过了三个时间的过渡,分别是20世纪的80年代丶90年代与21世纪的头十年。
体制变革、单面向思考、发展初探、传承与师承
第一个时间过度是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此时期是个全面冲击与片面试水温的阶段,由于当时随著经济的发展造成思想解放的狂热与现实面上急欲突破旧有的限制框架,社会上有了一些根本性结构的变化,在建筑领域首重的就是体制上的变化,即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营运与朝向企业化经营。1979年,国家计委会等单位发出”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后,有数家单位开始进行首批企业化管理单位改革试点,采取自收自支、自负营亏、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转向类似私有化公司经营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朝向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管理。另外政府开始允许私有化执业型态的存在,鼓励个体私有经济的发展,1984年,政府制定个人开办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具体方法后,当时王天锡建筑师受命筹建建筑设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即建设部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并任所长,此时开启了事务所型态注入建筑实践市场与大众生活当中,成为社会上经济企业发展中的一环。除了体制上改革外,当时政府开始注重于建设发展,于是从工业建筑设计转向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主,大批高级高层的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群的产生,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建筑中,
绝大部份都是在旧有与既有的形式中寻求改变或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产生许多折中式、复古式的建筑样式,正好也契合于当时西方建筑领域所盛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就是说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思想基础上,当时从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之间都以乡愿式丶怀旧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居多,而现代主义作品则占少数,所以此时期对于建筑本体的思考因时代的变局俨然开始产生了变化,但仍然处于折中式、复古式的单面向思考的状态,此时期可称是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初探时期。
而这时期活跃的建筑师绝大部份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丶40年代的建筑师,他们以设计院、高校为创作的基地,正好攀上了改革开放后建设发展所得到的发挥设计才能创作的机会,一方面也抒解了文革其间所压抑的创作意念,以致这时期的建筑产量高于改革开放前的建筑产量,并完全反应出用量化来契合国家的发展政策与方针,建筑师也用量化反应出本身的设计思想,而一部份建筑师也在境内建筑高校里执教并从中培养出不少的下一代建筑人才,形成了在建筑学上传承与师承的延续意义与价值,而这些培养出来的青年建筑人才其进入到境内建筑高校就读的渠道即是经由改革开放后所恢复的高考体制(1977年中国恢复停滞了10年的高考)。
多样型态、市场机制、事务所建立、建设实践的契机、自我实践的追求与突破
第二个时间过渡是20世纪的90年代,这时体制上的改革仍然持续地进行,在公有部份开始朝向多样的设计单位型态、改制成有限公司并进入市场机制与院内工作室的成型,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后,一部份的设计院率先改制,改名为有限公司,类比于民间科技综合企业化性质,1995年,有30多个设计单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进入到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另外在1999年,有了以院总建筑师个人命名的院内工作室的成型。另外1993年,建设部颁布[私营设计事务所试点办法],带起一波在20世纪的90年代末民间性质的私有化建筑师事务所的创办与建立。
而此时期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分别是前五年(1990-1994年)与后五年(1995-1999年),前五年(1990-1994年)中,一方面在经过了前十年的酝酿与启蒙后,思潮有了直接的冲击,一方面也因前十年中出国留学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学成或学成工作数年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返国参与到建筑实践工作上,相对地也将当代先进的建筑思潮与思想带进到国内建筑领域,并进而冲击到当时国内既有与大众所约定成俗认同的建筑语言与模式,同时这一批建筑师更强调极力表述与表现自我实践的追求与突破,在当时社会上有了发声的机会,尔后更促使中国当代的建筑语言开始朝向多元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条件形成,实际上应归功于1992年的南巡谈话与政策确立,确立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稳定生活,同时加速实现市场经济体系于全国各地,并带来了重点城市与乡镇建设发展的机会,于是在后五年(1995-1999年)中,市场经济体系为农村与城市建设发展导向了正常化与常态化的量性成长,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加入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环,更增加国内建设实践的契机,加快了出国留学的中国当代建筑师返国投入建筑实践的脚步与国内培养的中国当代建筑师所各自或共同产生的作品,逐渐呈现与建立起一个多元与多样的建筑风貌与发展趋势。
而一些有著境外经历的建筑师,他们都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间受完境内建筑高校培养后出国留学(而他们境内建筑高校的老师们即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丶40年代的建筑师必同时活跃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间的中国当代建筑界),这些出国留学生有的选择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或教书数年后才于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返国发展,回国后并成立私人事务所与工作室,开始个人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发迹于20世纪的90年代前中期,建筑作品开始渐次的产生并带有点实验性的意涵,另外有的建筑师于境内建筑高校毕业后便直接进入到设计院体系工作,经历了多年设计实践的锻?,日后因作品的成熟度逐渐地展露头角,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产生建筑作品,有的则是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并也做点零星的建筑项目。
崛起、多元与多样、开放性系统、关键性走向、繁花盛景
到了21世纪的头十年则是第三个时间过度,在公有体制部份,院内工作室在此时期大量的产生,工作室更能够切入到市场机制,因其成本最经济,人员精简,能体现市场的需求,也因工作室规模小,不至于冲击到设计院原本的体制,更能产生活化与调和本身设计院的功能与操作模式,院内工作室采用自收自付与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享有绝对的人事行使权,同样享有院内的收益成本与核算方式。在私有部份,也开始从原本纯粹的建筑师事务所,朝向多元的个人工作室丶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丶个人建筑师事务所丶个体户建筑师丶边缘参与者并行的执业型态,体现出在面向全球化丶国际化时所带来的多元丶多样的发展风貌,这时期在公丶私有并行的状态下,设计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氛围。又当在加入WTO与申奥成功后让中国的顺势崛起,也让最前沿的中国当代建筑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的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在面向海内外时有了更高的能见度与更多的话语权,并也将21世纪的中国当代建筑发展风貌带入了多元多样化的共存盛景。
此时期中国当代建筑思潮中的建筑已循序渐进的发展,不再受到传统历史因素的影响与设限,建筑尝试地做不同变化与求新,前卫与先锋,多方不同的面向与先验促使衍生出不同的趋势与流向,不同的式样与文法,不同的表述立场与社会态度。而综观中国当代建筑所呈现出式样的多元性与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也是说明著中国的当代是个多元文化分离并共存的社会结构现象,容纳了不同表述的建筑思想与个人自明性的设计信仰,并且在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并处于相互包容、开放与辩证的思想流动之中,不管是地域、表象抑或纯粹、表现等走向都共同的淡然处之,体现出多元与多样化的建筑风貌与相互共存的繁花盛景,且又不管是每位中国当代建筑师依照个人的信仰与理想选择于哪一条走向路线而发展,发挥自己的储备已久的能量在时代的引领下,也正在从容的开创一个崭新活力的21世纪的建筑时局,这将是一条持续性、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开放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