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城乡规划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2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城市建设

|0·2011-11-03 15:02:11浏览0 收藏0

  在实施可持续城市战略目标中,我们亟须做好以下若干方面的生态规划和管理工作:$lesson$

  首先是修订完善科学的城市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或重点保护对象 规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各项环境规划因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同,所以其侧重点也不同。如城市环境规划,侧重点则包括污染综合防治和城区生态管理规划。在防治城市污染的规划中,既要列出分年度的实施要求,又要把防治污染的有关措施分别纳入基本建设、技术措施、科研计划之中,使费用、材料、设备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制定防治污染的规划时,要搞清楚污染源及可能污染城市区域的程度,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因素,掌握污染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要对各个区位、各个行业污染环境的每一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寻求最优的控制方案,以建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新建企业,要坚持防治污染的“三同时”建设原则;对有污染危害的老企业,特别是位于居民稠密区的企业,要分期分批加快污染的步伐或进行拆迁。总之,要把治理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纳入城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进行全面规划,科学管理。

  其次,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必须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以法制化为根本保障。近二十年来,各国的环境保护法令日趋完善,数量有的多达一、二百项,规定得非常详细。我国在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第一条规定,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系统法规的执行,必须加强法制宣传,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制定严格的城市环境质量标准与“三废”排放标准;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执法的机构和制度;要建立健全监督网。同时,还必须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结合起来,切实贯彻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原则。要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直至每个职工对环境保护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责任。这是搞好城市生态管理的重要措施。

  第三,根据城市功能和科学规划要求,对城市布局作更进一步的科学综合、合理分区。合理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净能力,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的集中回收与治理。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一方面加重城市的污染,造成环境的负荷过大;另一方面破坏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容量变小,从而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失衡。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当前需进一步作好城市的分区的布局规划。这是一种城市规划措施,它是指市政当局根据城市中各类活动的特点,以及这些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影响程度,在空间上规定这些活动的特定范围,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如分别划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娱乐区。城市布局分区的重点是把有可能损害自然环境的许多经济与社会活动,从生活区中隔离出去,或设置绿化带等屏障。

  第四,积极研制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为城市生态管理优质化奠定科学基础。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一样,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当代全球核能的利用、新型材料的开发,以及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遥感、遥控、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环境防治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前景远大。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把这些新兴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那么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大为减轻。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方针应该使城区经济向低公害、低消耗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在工业生产中,积极革新并采用无污染的新工艺和技术,以减少全球环境污染,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城市带内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第五,在城市生态规划管理中须应用科学方法,认真实施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通过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既可以客观判断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又可以对城市在大规模发展工业之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程度进行超前性预测评价。整个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同时环境质量评价也为国家机关和部门拟定环境管理的对策、法律和经济措施以及城市合理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是在1964年于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把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肯定下来。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程度主要是:污染源调查,编制污染源的分布图;从城市性质和污染特点出发,确定主要环境污染要素和污染因子;编制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分布图,以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分布情况;根据国家已颁布的有关环境标准的规定,并参照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计算单污染要素的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分级,编制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即在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几个要素作为参数,并作合理加权,以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构想

  在现代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社区持续进步也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在1976人类住区大会通过的《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中便提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即首先是满足人们对食物、住房、洁净水、卫生、教育、培训、社会安全等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我们所着力推进的城市发展不仅仅指区域的整体规划、资源开发以及城市公共管理和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它还包括一个全球内在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的深层次目标。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社区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是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前者既包括社区在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宏观领域的科学化水平,也包括在具体的生产过程、生产设施?如劳动工具、日常用品、医疗设备等 方面的科学化程度;后者主要是指社区内整体居民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其中,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们对自身健康、卫生、生理结构以及发病原理等等的科学认识程度;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他们对社会发展实质的科学认识?依赖于他们科学人生观的确立。两者都离不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新知识的普及。

  从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无疑也是其发展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新型建材的产生、电脑的普及,还有医疗技术的提高等,无不为城市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促进了现代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为了确立科技进步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相关的制度、行动以及组织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及时提上议事日程。

  制度创新。当前亟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措施,确立并推进科技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战略。

  (1)建立决策民主化制度。各项城市建设重大决策的出台,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科学化程序,确实有科技老师们的参与。今后还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老师咨询系统以及信息分析支撑系统。

  (2)制定区域性政府法规,加强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组织实施,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装备配置等提供明确保证。

  (3)出台有效的保障措施,鼓励地方企业自筹资金、自组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或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

  (4)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是城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而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非常必要。其中,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面。

  行动创新。这里说的行动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迅速地将“科技兴市”战略贯彻落实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之中;二是行动中坚持以城市区内各要素优化组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体现改革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当前应着力采取的主要创新行动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尽快制定城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近期以及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规划中应突出重点,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大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城区所属的耗能高而且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应加强限制,直至取消;

  (3)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首先要努力持续地提高地方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每年的投入份额应有硬性规定;其次,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城区内各个企业,甚至个人增加对科技的经费投入;再次,要采取措施,积极吸收国内外的科技贷款,推进本市区的科技进步。

  组织创新。从现代化的需要来看,我国不少城市仍存在科技事业游离于现实重大攻关项目,科技体制和市场经济取向不相适应,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科技成果转化滞缓等问题,必须加大科技领域组织创新的力度,在科技体制、机制的优化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案。为此,我们建设: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改善现有科技力量布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促进社区科技人才的分流重组,建立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合理流动、需求引导、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从而优化科研队伍,以进一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需要。

  (2)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组织资源,鼓励跨地区、跨行业部门的科技事业合作,加强不同城市之间、科研机构之间、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促使我们的“科教兴市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汇入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的洪流。

  (3)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科技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省属以及各市县科研机构各部门,推广自己的科研产品,积极发展技术中介、技术咨询、企业诊断服务等第三产业。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解决城市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更多信息请访问: 城市规划师频道  城市规划师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