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城乡规划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城市规划师备考辅导-被动城市化[六]

|0·2010-11-22 10:07:33浏览0 收藏0

  1 被动城市化是一种就地城市化或就近城市化现象

  被动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城市空间地域扩张引起的,因此一般发生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我国大多数城市一般都为农村居民点包围,城市向外扩展必须要征用一定数量的农村用地,为减少开发成本,大多数城市一般首先将郊区适于建设的耕地、果园等农用地等征用,而很少一开始就将农村居民点完全拆迁改造。随着城市空间的渗透和蚕食,城市郊区就逐步演化成城乡交错地带。原来未被征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市空间的持续扩张过程中被完全包入城区,多数就地转变为具有城乡双重特征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会随着城市建设深度的提升而不断被改造,最终被瓦解而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在这个复杂而可能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耕地的农民从开始的亦工亦农或亦商亦农的兼业过渡到完全从事非农产业,从最初的农民到最终艰难地转变为真正的城市人,被动地完成了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与大多数农民主动离开农村、离开家乡进行异地城市化的模式不同,被动城市化的主体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不伴随发生空间的迁移或只进行短距离的迁移,大多仍然生活在原来的居住社区当中或其周边区域,而就地或就近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身份等方面的根本改变。

  2 被动城市化是一个乡村社会被整体城市化的过程

  与其他城市化模式相比,被动城市化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在许多情况下还是一个乡村社会被整体城市化的过程。由于城市有着与乡村截然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居住、社会环境,因而城市化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个空间转移的过程,同时它还应看作是一个自我改造以及与社会和环境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这就要求城市化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因而向城市迁移的农村人口一般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劳动力居多,如据南京市统计局2002年的调查显示,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到90.8%,4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所占比重达83.81%,其中50.11%在35岁以下⑨。因此,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城市实际上对城市化主体都存在着一定的选择性,这就保证了在大多情况下城市化不会立即完全瓦解乡村的经济基础和社区结构。但被动城市化却完全不同,它对城市周边乡村社区的影响几乎是整体、全面和一网打尽的,它不仅接纳了一些本就想积极入城的农民(多为年轻人),也吸收了那些已适应农村生活而不想甚至不愿入城的农民,还把那些已丧失或还缺乏适应新环境基本能力的农民如老人和小孩也卷入城市,所有的人都被动地加入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它一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乡村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使世代耕种的农民不得不寻找新的谋生或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彻底改变了传统乡村充满田园风光的生活环境,使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必须在喧闹的城市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被动城市化以它特有的方式塑造了城市边缘区的特性。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