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
城乡规划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城市规划师土地经济问题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四、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城市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城市土地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一)熟悉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客观上决定了它的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们在使用土地时引起的经济关系,它们主要表现为: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二)熟悉城市士地使用的模式
B.W•伯吉斯(U.W.Burgess)的同心圆城市理论;H•霍伊特(Homer}toyt)的放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曼(Harris and Ullman)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核心模式。多中心的概念并不排斥同心圆模式的存在,城市内的每个副中心或次级中心区域都可能具有同心圆模式的特质。
这―三种模型精炼地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被视为城市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型。但这些模型并不能描述所有的城市形式。
(三)熟悉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
土地的产权制度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并影响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土地的权属中,最主要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关系有关,基本的形式可分为两种,即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行制。一般说来,每个国家的土地所有者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私人或私营部门,一是国家和公共部门。
在现代社会中,土地无论是私有还是公有租赁,其权益均受到一定限制,个人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产权支配能力,土地市场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
(四)熟悉土地市场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的供给在一定自勺条件下往往是有限或者是固定的。因此,对于土地市场来说,土地的需求者在决定土地的配置和价格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
由于土地供给中很容易出现投机和垄断价格的情况,所以政府要控制土地的―级市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供给土地。
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在于修正市场的失败,避免因土地巾场行为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公共利益或带来消极的外部效应.提供市场所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遏制市场不公平竞争和由于市场投机性带来的土地配置失误。提高土地公有比例、制定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和各种税收政策等是政府干预土地市场的通常手段。
五、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城市公共经济是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利:会福利的经济。城市公共经济研究的领域。不但涉及城市治安、社区管理、城巾环境、城市道路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也涉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产业的建设经营及服务定价。同时,城市公共财政是城市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的主要基础,城市公共财政也是城市公共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掌握基本概念
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或服务支付的量减去买者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2.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它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3.垄断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供应者。在某一行业,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商品时,这个行业称为是自然垄断的行业。
由于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政府会以以下几种方式对垄断问题作出反应:引入竞争机制,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管制垄断者的定价和行为或把一些私人垄断行业的企业变为公共企业。
4.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那些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设施和服务。也就是说,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几乎每一种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人为公共物品支付成本开支,从而提高每个人的福利状况。
(二)熟悉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
1.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及构成
基础设施就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提供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与基本条件。从空间结构看是指位于土地垂直空间结构中下部的服务设施;从功能角色看是指附属于城市和各部门、并保障其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从自身属性看,为城市的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以及为城市社会公共活动等非经济行为提供服务的物质条件。城市性基础设施是主要为城市自身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维持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般是由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通讯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及城市防灾系统6个子系统构成。
2.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3.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改革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成功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首先是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3个基础特点:一是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日的性;二是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对经营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三是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和部门混淆它作为拥有者、法规制定者和经营者的身份,保证基础设施服务企业的效率。
我国的基础设施事业以前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来负责经营管理的,仅在个别方面允许有非公共部门的参与。分析造成一些基础设施经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不配套。针对这些弊病,我国在基础设施服务企业中,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走商业化经营的道路,引入竞争机制和允许符合条件的私营经济参予经营活动,以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三)熟悉城市公共财政
通常意义下,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城市公共财政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城市的建设和维护,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也是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在。
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规费收入和债务收入。在实行利改税以前,城市财政的主要收入是城市地方工商企业上交的利润。在实行利改税后,税收收入是城市财政收人中最主要的形式。
城市财政支出包括市政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生产支出、生活支出和管理支出。
六、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一)熟悉聚集经济效益
城市发展的根本依据是聚集经济效益。当地理上的紧密接近能够为企业产生外在利益时,就出现了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可以表现在供需两个方面,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带来了正的外部性效益,同样,消费的集中也能产生好处。
(二)了解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把这一提高看作“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于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其中主要的理论有5种: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在他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成长的基础是布登布洛克式的动力――人类非经济动机和欲望所造成。他把经济发展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以及追求生活质量6个阶段。
(三)了解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1.经济增长的原理
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其过程就是经济要素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乃至经济单位之间流动与积累的过程,其变化也都反映为投资与收入的相对变化。
需求指向理论是指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推动飞基础产业部门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供给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在城市经济中,供给的基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产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二是专业化协作程度;三是投资环境,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
2.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种方式来实现。在现实中这两种方式往往结合在―起。
3.经济增长的路径
由于各个国家、地区资源状况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它们的经济增长路径也不尽相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从要素竞争和增长推动力的历史演变角度,将经济增长划分为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以及财富推动阶段四个不同的阶段。
4.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
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经济体制等几个方面。
(四)熟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
l,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种广泛而复杂的地域过程。―般而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生产要素市场―体化、产业发展―体化、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体化。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中心城市,往往足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而崛起的,而当代的经济中心城市则更多地足以现代金融、贸易、交通等第:三产业为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知识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与知识化密不可分。
应试者应该阅读以下参考书:《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
展开剩余
登录 |
注册 |
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