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思想基础:即物质空间决定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含义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提示:“规划选择理论” 和“倡导性规划”认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不应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他多种价值观,而应为多种价值观的实现提供可能。2.1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2.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2.14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是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具有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四个特点。
2.信息社会中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
2.15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76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1981年《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次对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的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
1992年《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环境应作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1996年人居大会,审议“人人享有适宜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
2.16全球化理论和区域化发展
城市体系结构正从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变化。
1.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
3.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17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都市村落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区发展模式: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
2.产业园区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