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1.1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1.1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综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现代化标志的外在存在形态,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得到发展和强化,并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向乡村传播和扩散。
1.19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
1.20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2.城市化速度与世界进程相比较为缓慢,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见的;
4.缓慢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
5.城镇化不是伴随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而是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城市化的本质特点。
苏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称为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称为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称为外资促进型。
1.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1.22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也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城镇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也是财富创造的中心。
1.23城镇体系的特征
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城镇体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群体性指城镇体系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关联性指各城镇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赖、互为依存,彼此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层次性指各个城镇在规模级别、功能大小,作用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组织特征;开放性是指城镇体系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城镇体系内外部因素及时间因素产生种种变化;整体性指所有城镇共同担负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任务,并形成统一体。
1.24城镇体系的规划目标
城镇体系规划目标是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1.24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宏观与微观影响因素、结构与功能影响因素、物质与非物质影响因素、自然与人为影响因素。
城镇体系发展机制:城镇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集聚与辐射作用无不发挥着关键的功能,并成为城镇体系发展变化的机制所在。即城镇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城市核心增长和城市离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