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观念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
资源 成本动因 |
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是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的依据 |
作业 成本动因 |
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于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的依据 |
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
追溯 | 1)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成本对象; 2)成本能否追溯到产品,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判断; 3)使用追溯得到的产品成本最准确,凡是能追溯到个别产品、个别批次、个别品种的成本,就应追溯,而不要间接分配。 |
动因分配 | 对不能追溯的成本,应找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即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 |
分摊 | 若成本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便地找到成本动因,则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强制分摊给成本对象。 |
4.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都将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只是作业成本法下的直接成本的范围更大,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对间接成本的处理不同,表现在:
作业成本法 |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 |
分配基础 | 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 以产量作为唯一动因 |
分配路径 | 资源→作业→产品 | 资源→部门→产品 |
以上是“2019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点(39):作业成本法”。更多《财务成本管理》考点知识和讲义,请考生点击“免费下载”按钮,进入注册会计师高频考点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