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报考
  • 备考
  • 政策
短信预约 BIM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传统室内与BIM室内设计流程的比较

环球网校·2020-05-08 14:06:22浏览26 收藏2
摘要 大力推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技术的融合。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信息融合发展,可依托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建筑业上下游接线,实现产业链信息共享,推动装配式建筑实现智能升级。环球网校今天为大家带来“传统室内与BIM室内设计流程的比较”。

传统室内设计与BIM室内设计流程的比较!BIM运用于室内设计的流程可以追溯到建筑设计的基本架构,BIM运作流程图,将流程分为三大区块,从概念设计、细部设计到施工图说,说明在不同阶段所运用到的软件与参数工具,并透过不同的图层与转档进行图说的交互使用;然而,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看, BIM 使用者在室内空间的绘图与建模必须要将建筑主要构造体与相邻空间先行完成,同时考虑在室内空间的微气候等环境控制因素,才能真正开始进行室内设计!

因此,整体流程与操作软件与建筑设计有许多相似处; 不过由于室内设计的范畴较偏属于生活与质量的形塑,或是运用自然元素及人造素材以不影响原建筑物之机械或结构系统的创意构思过程,因此其发展阶段中讨论的往返次数与细节的注重将会比建筑设计来得繁复许多,除了空间动线与材料运用等基本需求,举凡地板触感,窗帘质感,家具特色,桌巾色彩等与屋主的私人特性密切连接的细节,都必须进行深度讨论与沟通!

传统的设计公司需要更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以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并且容易被更复杂且多元的不确定因素而影响,例如旧建筑物管线与改造过程,在每个新修缮工程的初期,都必须依靠设计者与施工者的谨慎与细心,才可能避免设计错误与施工意外的产生;反之,虽然本研究以建设公司或营造商未提供 BIM 模型的中古屋为前提,但若是室内设计者在本阶段以BIM 整合进阶式工作型态进行设计,将可透过云端辅助从设计到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以点云技术或 3D扫瞄空间建立基础模型,再透过管线侦查仪器自动加载空间相对位置,让空间以 BIM 信息整合与模型实体化的数据呈现,在设计者与业主端之间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提供双方进行优质高效率的沟通。

BIM 在模型的呈现方式与细致度分别在营建阶段与室内设计阶段有所不同,在营建阶段可依据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 发布的 E202 文件, LOD ( level of development) 来作为基本判断,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LOD 100 至 500,其中的 D 常有「 detail」与「 development」的不同说法,由于美国建筑师协会认为「 detail」可作为判断图形细节的说明而未必要包括非几何图形的信息,而「 development」包含了模型内的非几何图形如相关建筑物或材料等信息内容,根据 BIM 应用于营建阶段的基本模型与信息,通常至少需要有 LOD350 以上的发展细致度;然而室内设计阶段必须要在施工前将相关的设计与施工图面以清楚交代施工方式与细节的方式呈现,反而未必是几何模型的精密度,对于材料的精确说明以及材料的接口施作细节经常会是决定室内设计的完善度与否的重要阶段;因此,室内设计者所提供的图说至少在 LOD 300 以上,但不同的是必须将施工的尺寸,位置与方法以及材料说明做更加详细的解说;

根据设计者与营造者的两个阶段而言,设计者通常在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尚需与营造或装潢施工商进行商讨,再交由营建商或装潢商进一步提供制造图说;假设营造厂商已经将 BIM 项目模型完成,LOD 在室内设计的层级可谓为在营造商完成项目模型后上的再次运用,并未深化或改变原有的营造项目模型,仅是依据原有的模型进行另一个阶段的设计与发展进行室内设计以及相关材料与细部说明等,但是并未深化原有 BIM 模型的细致度,而是另外绘制一个尺度为室内设计的全新设计模型。

传统的室内设计图说仅说明平立剖面的内容与材料,但可以经由 BIM 模型的内容带来相对应的 3D 立体剖面模型以及实时产出的透视图说,一方面可以辅助设计者自我确认设计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施工者与设计者的沟通更加有效率,也能辅助屋主对于空间的想象与感觉,除此之外,由于图面与模型包含了材料信息以及施工细节,更能有效的将每个细节记录下来提供未来维护与保养的重要信息。好了,关于传统室内设计与BIM室内设计流程的比较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

以上内容是环球网校BIM频道为您整理的“传统室内与BIM室内设计流程的比较”参考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一门新技术,开启一段人生新旅程!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同时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可免费领取BIM学习资料(PDF等)。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