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思考探究
    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科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对于课文,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材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
    山西水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错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造,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 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资料见《唐铁牛与浦津桥》,《山西文史资料》 1999 年)
    积累拓展
    1.背诵这篇课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单元介绍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你能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预习提示
    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约400字,请尽可能在1分钟内读完。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浏览时,哪些段落打动了你?再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味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历年真题
资料下载

注册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