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自学考试考试动态提醒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文学知识讲义二

环球网校·2018-11-05 13:30:48浏览80 收藏8
摘要 2019年自学考试备考大战已经打响,早备考,知识掌握更扎实,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文学知识讲义二,希望能帮到考生掌握更多知识。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文学知识讲义二

51、骈体文讲究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哪两种艺术形式?

律诗、对联

52、保存至今最早的对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53、促进对联完善的姊妹艺术有哪些?

赋和骈体文、律诗、词、曲

54、对联的格律有哪四条?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出句与对句相应的字词性相同;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55、什么是对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统领上下联的作用?

横额

56、在对联,尤其是长联中,什么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联语衔接紧密,层次分明?

领词

57、对联的断句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掌握长联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要注意对联中的领词;要注意利用对联中的反复词语,根据反复词语的位置来断句;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58、中国文学的初创时期包括哪些内容?

远古歌谣和神话

59、从“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时间段我们一般叫它什么?

“先秦”

6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一共有多少篇?

《诗经》,305篇

61、《诗经》被奉为经典是从哪个朝代开始?

汉代

62、《诗经》的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风、雅、颂三部分

63、《诗经》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些?

赋、比、兴

64、在文学史上“风骚”指的是什么?

《诗经》和楚辞

65、屈原出生于哪里?

湖北秭归

66、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谁?

屈原

67、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是哪部书?

《春秋》

68、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哪部书?

《战国策》

69、《论语》是什么体散文?

语录体

70、《孟子》散文的特征是什么?

长于辩论,气势磅礴

71、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哪部书?

《庄子》

72、“滥竽充数”出自先秦诸子中的哪部书?

《韩非子》

7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谁之手?

李斯

74、汉赋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

75、请举出一篇骚体赋的代表作品

贾谊的《吊屈原赋》

76、奠定典型汉代大赋基础的是谁的什么作品?

枚乘的《七发》

77、汉代大赋的典范之作是谁的什么作品?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7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是哪部作品?

张衡的《归田赋》

79、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谁的什么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

8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书?

司马迁的《史记》

81、司马迁的《史记》包括哪几部分?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82、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是什么?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83、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古诗十九首》

84、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谁的什么作品?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85、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是什么?

曹丕的《典论·论文》

86、建安七子是哪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87、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风气的是哪位诗人?

陶渊明

88、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人是谁?

谢灵运

89、请举出魏晋南北朝史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小说:晋干宝的《搜神记》;轶事小说: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90、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哪些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著?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91、南北朝时能代表北朝民歌最高成就的是哪部作品?

叙事长诗《木兰诗》

92、南北朝时能代表南朝民歌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哪部作品?

抒情长诗《西洲曲》

93、“初唐四杰”是指哪几位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4、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者是哪位?

王维

95、盛唐出现了哪两大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96、“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谁的诗句?

李白

97、李白的诗作风格是什么?

豪放飘逸

98、杜甫的诗作风格是什么?

沉郁顿挫

99、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最高成就的是他的什么诗?

《琵琶行》、《长恨歌》

100、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以什么作为他们的创作纲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